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安慶搬家搬廠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安慶搬家搬廠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安徽的省會原本在安慶,1952年,為何遷移到了中部的合肥?
我是薩沙,我來回答。
這個問題非常復雜,薩沙至今也沒有想得很清楚。
我是南京人,安徽的大城市我基本都去過,合肥、蕪湖、安慶、蚌埠等等!
相比起來,目前合肥城市規模最大,發展一般。
我舉個小例子,明明合肥有安徽兒童醫院,很多安徽的老百姓還是來南京兒童醫院看病。
由此可見一斑。
安慶發展的不錯,但同合肥相比,規模就小了很多。
其實,早在1945年,國民政府就將安徽的省會從安慶,遷移到合肥。
早在清末,滿清政府就體會到安慶作為省會的不足。
自古以來,安慶都是安徽的軍事重鎮,扼守長江要隘。
沿著長江無論從東到西,還是從西到東,務必占領安慶。
太平軍同清軍,在安慶鏖戰多年,死傷無數。
安慶丟失以后,沒多久太平天國就滅亡了。
然而,這是以前的事情了。
在沒有鐵路的年代,一切大規模物資運輸要依賴水運,扼守長江的安慶自然非常重要。
時代不同了。
隨著鐵路的出現,江運日趨衰亡。
既然江運不重要,安慶也就體現了劣勢。
作為省會,它的地理位置太靠南了,而且周圍地形很復雜,水網縱橫,修建鐵路都很困難。
相反,當時還是小城的合肥位置在安徽中部,位置更好一些。
1935年,淮南鐵路修通,從北部的淮南鐵路經過合肥到南面的蕪湖,到達長江。
由此,合肥成為安徽省鐵路的中轉,向上可以連接中國主干線津浦鐵路、隴海鐵路,四通八達。
所以,合肥也就脫穎而出了。
安慶做省會幾百年都沒發展起來、當時不努力、事后Tuo傷悲;現在盡然還有安慶人說合肥幾十年了怎么不行;現今合肥有銅陵老書記撐坨、估計在十年之二十年間會沖進新一線城市;騰飛在既。
我是金十七,歡迎您的點閱。
真巧,我就是安徽安慶人。對于自己家鄉的沒落,深感惋惜與無奈。但是,從理性角度來分析,安慶被合肥取代是時代發展的結果。
一、長江五虎時代的安慶
在明清之際,安慶、上海、南京、武漢、重慶并列長江五虎,在軍事、經濟方面看,她都是長江上的重鎮。主要原因是當時的貿易往來主要走水路,安慶是東西往來、南北交通的樞紐,所以,當時安慶地位顯要。
二、合肥取代安慶
近代,太平天國起義,安慶是太平天國的重要屏障,安慶失陷后,太平天國也很快滅亡了。
隨著皖蘇兩省行政區劃的明確,合肥地處安徽中心,安慶偏居安徽西南,在省內,合肥逐漸超過安慶。
另外,近現代鐵路系統的建立,進一步拉大了合肥與安慶的差距。現在,不管南北走向的京廣線,還是東西走向的滬漢蓉鐵路都統統繞過安慶,安慶進一步被邊緣化了。
三、兩個城市現狀
安徽省近年幾乎集全省之力建設合肥,合肥也被列為國家級副中心城市,這幾年合肥幾乎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發展,經濟總量持續快速增長,2018年合肥GDP達到了7800多億,增速為11.7%。
安慶這幾年則增長乏力,樅陽縣還于2015年被劃歸銅陵市。2018年,安慶GDP為1918億,增速為11%。在現有格局下,超越合肥基本是沒有希望的,但是保持持續增長是沒問題的。
就是這樣。
一,20世紀50年代.當時社會不穩定,毛主席也是為了戰略部署,二,安慶在安徽的地理位置偏西南邊,那個時候交通不便,在管理上面安徽北部城市有一定的難度,所以合肥正好是安徽中心
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在少數,就像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到鄭州,河北省會從保定遷到石家莊,還有廣西省會從桂林遷到南寧,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省會遷移不在少數,至于理由其實也各不相同,比如廣西是為了政治原因,河南則是為了交通方便。那么安徽省會的遷移又是為了什么呢?
安慶和合肥都是安徽的歷史名城
安慶自不用說,自康熙年間,因為害怕漢人勢力,江南省被人為的分成了江蘇和安徽二省,各設巡撫管轄,此時安徽省會居于南京,清乾隆二十五年(公元1760年),清政府將安徽省會遷移到安慶,自此到民國二十六年(公元1937年)不變,后來抗戰爆發,安慶淪陷,省會遷至立煌縣,安慶作為省會的歷史就此完結
合肥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歷史名城,自東漢末以來,合肥多次為州郡治所,三國時期孫權曾以合肥領揚州,自古便是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中心和軍事重鎮。
至于省會的搬遷,可能還是因為地理原因
安慶的話,離安徽北部的區域較遠,不方便處理,而且合肥居于安徽省的中部,江淮之間,南下北上都最為便當,再加上近代中國的一系列交通規劃都避開了安慶,比如西面從阜陽經九江,東面從合肥經銅陵或蕪湖有鐵路,安慶卻沒有,就像開封一樣,安慶抵不過交通發達的合肥
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,如有出入還請斧正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安慶搬家搬廠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安慶搬家搬廠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